急诊的意思是在于紧急情况下的治疗,它的存在保证了我们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
长期以来,我国急诊处理参照门诊流程管理,以“先来后到”决定诊治次序,大量非急症病人与急症病人,急救病人与普通急症病人,甚至非急症病人混杂于同一区域;急诊医疗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急诊室人满为患,真正需要抢救的危重病人不能得到及时抢救,严重影响急诊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急诊病人的诊治质量;急诊学科建设和急诊资源设备配置也不尽如人意。以急诊分级制度为核心的急诊流程重组,是医学发展和提高急诊救治水平的必然和必需。
急诊分级管理要求急诊医生和护士应该具备在短时间内判断患者病情、作出分级、分流非急症病人,保证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同时也保证急诊资源的合理应用。
急诊分级制度是医院急诊服务管理的科学方法,也是国际惯例,应该积极推进。急诊分级,明确规定急诊病人分级标准,并在生命指征、疾病分类、意识障碍、疼痛评分、创伤评估等有具体可操作的量化指标,以此确立急诊预检护士和急诊医生按照病人分级进行分级救治的法律权威,将传统的“先到先治”改变为“危急优先”的急诊分级制度,并成为医护人员和患者,乃至全社会的共同理念和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