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芝红:彝乡有祥“芝”,丹心映山“红”
阮刚强
“荣誉属于大家,我只是这场全国伟大战争中的普通一员,做了一名党员该做的事情。”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在北京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受到习总书记亲切接见的柴芝红回到台州后爽朗地说。
九年三赴西部支援,柴芝红在全国脱贫攻坚战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她听得最多的就是“卡沙沙”(彝语“谢谢”)
对浙江台州市立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柴芝红而言,2020年忙碌而充实。跨越2000多公里,她挂职峨边人民医院副院长,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理念,给当地带来了“及时雨”。
一次,柴芝红组织妇产科应急演练比赛。比赛第二天就来了一个危急产妇,当时,腹中的胎心已经听不到了。几名医生推车的推车,拿仪器的拿仪器,一路快跑进手术室,两分钟后婴儿出生,马上抢救,3分钟后听到一声啼哭。“惊险啊,再耽搁一会儿,这孩子可能就没了。”几名医生连说,应急演练太管用了。
一个月后,柴芝红去这名产妇家回访,才知道为什么她来医院这么晚。她家在峨边与大凉山交界处,去趟医院非常不容易,山路又窄又弯,急转弯一个接一个,不时惊出柴芝红一身冷汗。了解到群众看病的实际困难,柴芝红开始频繁下乡义诊。去年,她把峨边19个乡镇跑了个遍,最远的乡镇,单程就需要3个多小时。遇到地震、泥石流是经常的事,她没告诉家人,还有心情调侃开导众人。每天上下几百级的台阶,腿疼了也照样蹦跶,回台州后一检查是膝盖积液。
不到2分钟,切开皮肤取出婴儿,成功抢救因阴道大出血而生命攸关的母子二人;顺利抢救宫外孕急性大出血2000ml的患者;夜间紧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行腹腔镜下卵巢黄体囊肿破裂修补术;为80岁的患者取出放置了50余年的难取的节育环……尤其是腹腔镜及宫腔镜在当地几乎属于空白,不少病人专程前来。
为了不辜负一双双殷切的眼睛,柴芝红自愿加班加点。手机24小时不关机,一个电话就来。无数深夜,她奔跑在下班或者急诊的小道上。
以“女战士”般的斗志,柴芝红在扎根2年余期间,开展手术300多台、门诊4600多人次、诊疗住院病人3000多人,开展腹腔镜及宫腔镜等31项新技术、新项目。
一个个仁心仁术的故事,深深地感染了当地群众,大家都愿意把她当成彝家自己的女儿。“我找柴医生。”成了群众来医院的口头禅。
柴芝红不懂彝语,只能听懂“卡沙沙”,就是彝语“谢谢”的意思。在峨边,她听得最多的就是“卡沙沙”。
“柴医生,你什么时候回来呀?”
2019年10月23日,峨边县人民医院首次开展了台上全是当地医生的腹腔镜手术,翻开了当地医疗发展的新篇章。
在柴芝红的帮带下,峨边医院的微创技术渐有名气,周边县城的病人也慕名而来。为让更多医生了解学习微创手术,2020年11月,柴芝红开展“妇产科微创技术在基层医院的推广”项目,请来北京、浙江等地的专家,为医生们讲课,周边各县的医生闻讯纷纷赶来学习。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我希望尽己所能,为患者解除病痛,帮助峨边提升医疗水平,引导群众树立健康意识。”峨边县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和病房加起来只有4名医生,妇科手术一年不到20台……初来乍到,看到当地落后的医疗条件,柴芝红思索良久。
于是,她通过“传帮带”把先进技术留在峨边,让群众足不出县,也能享受到大医院的医疗服务。在她的协助下,儿科门诊、儿科病区、呼吸内科病区、血液透析中心等科室成立了。新生儿水上SPA、妇科微创中心 、无痛分娩……逐渐地,一个个新名词,在峨边传开了,并落地成真。
在峨期间,柴芝红发现很多妇女一般情况不看病,到医院看病的时候都是非常紧急及严重的情况,有些甚至威胁到了生命。3公斤的瘤子,有一个足球那么大。因为包括子宫、膀胱等部位都要切掉,手术难度极大。“你不知道,那位村民一直以为自己胖,直到做了检查才知道,可见平时都没有这个健康意识。”崇山峻岭中的彝族老乡不仅缺医少药,更缺卫生健康知识,这也是她痛心之处。于是,她带领5个专家团队工作室的专家录制了健康科普宣教的视频,普及健康知识,还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巡回义诊,大山深处的每一个乡镇她全跑过,为山区姐妹提供“两癌筛查”及免费体检、产检,义诊量5054人次、发放健康教育资料8000余份。
在峨边两年多,柴芝红与病人结下深厚情谊。一次,她和出院病人约好去回访。对方得知后,凌晨就起来磨豆子做豆腐。柴芝红下乡时,病人家属塞给她腊肉香肠,非让她带回去。柴芝红远离家乡,竭尽所能,倾尽所有,把时间献给了扶贫事业和彝区病人。
去年底结束帮扶前,她还资助了当地的两位女学生。
“柴医生,你什么时候回来呀?”从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结束帮扶工作已经两个多月了,柴芝红还常收到患者这样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