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院务公开
医院动态首页院务公开

你的痛,我能懂

发布时间:2023-10-16

——记台州市立医院疼痛科主任徐传华

阮刚强

 

疼痛,是疾病最直接的表现,也是身体最直接的语言。内科病,会痛;外科病,会痛;受伤了,会痛;伤好了,还是会痛……面对疼痛,痛定思痛,很多人选择“忍忍就过去了”,台州市立医院疼痛科徐传华主任医师劝你别再当“忍者”:“你的痛,我能懂”。

 

这科室能治什么“疼”?

腰痛去骨科,头痛去神经科,心绞痛去心内科,牙痛去口腔科……疼痛科是什么?能治什么疼?

“疼痛科因‘疼痛’而生,是新兴的交叉综合学科之一,与骨科、神经科、风湿免疫科、肿瘤科、康复科、麻醉科等都具有密切联系。”徐传华介绍,由于疼痛科涉及多个学科,是跨学科的专业科室,所以,其诊疗范围极其广泛,凡是慢性的、长期的、困扰人们生活健康的疼痛,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头部疼痛;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神经痛;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退行性关节病变等颈肩腰腿痛;癌痛、术后痛、幻肢痛等各种慢性疼痛,都可到疼痛科就诊。

 

为病人的鞋调个头

  每逢周一,慕名来看病的人就会挤满三楼的疼痛科诊室。徐传华对自己的要求是,只要今天有病人找他,就尽量看完。家住横河新村的尹大爷说:“我估计徐医生的门诊要接100多号,常看他中午吃个盒饭又开始看病了。”

  在疼痛科工作这么多年,徐传华的好口碑是病人们口口相传树起来的。

“终于不痛了!”仙居的陈阿姨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三叉神经痛作为多发的头面部神经性疼痛,因其发作时如针刺、电击、刀割样的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程度,被称为“天下第一痛”。陈阿姨被三叉神经痛困扰许久,“别说是洗脸刷牙,哪怕是微风拂面,都会引起触电般的疼痛。”

路桥戴女士的丈夫被莫名脚痛困扰了三年,先后到杭州、上海求诊都不见好,听亲戚介绍找到了徐传华。“在上海看,光开的药都好几千元,医生态度又差。找徐医生看,只花了100多元做针刺治疗,明显感觉疼痛减轻了不少。”戴女士夫妇前后来了四趟,很快就和徐传华成了朋友。

  除了好耐性,徐传华看病时的点滴举动,更让戴女士印象深刻。戴女士说,徐传华给病人做检查时,会把病人的鞋头朝外转过来,方便病人下床时穿鞋。“有时候老人下床不方便,他就扶着老人下床。”徐传华觉得这个举动很平常,“看疼痛科的老年人占多数,有些老人本来就周身疼痛了,爬上检查床后连转个身都困难,我把鞋子调个头,他们穿起来也省力。”

  

诊室开“课堂”

  “我周一上午9点来就爆棚了,诊室门口足足挤了60多人,各种问题抛给徐医生。”戴女士说,徐传华始终耐着性子,详细回答每个提问。“我从来没有碰到过这么耐心的医生,看着也替他累,几十人围着进出都不方便。”徐传华却认为,病人围着问不一定就是坏事。“人多了有些问题我可以综合回答,讲一遍大家都听到了,就不会有人再重复问了。”久而久之,在办公室讲病理常识成了徐传华看病的特色。    

  怎么给患者讲病理常识最有效?徐传华琢磨出一套方法——模型加画图。他办公桌的左上角长期摆着一台脊柱模型,是专门用来辅助现场讲解的。“我们的脊柱就像弓,是呈现一个弧度的,连接脊椎骨的韧带就像弦,箭要搭在弦上才能准确地射出,脊柱也要依靠韧带维护着它的稳定……”徐传华一边解释脊柱炎的成因,一边在白纸上画出了一张弓。

  “模型直观,再加上我画图打比方,大家都能理解。”门诊室里,徐传华画弓箭图解释颈椎病由来;以穿针引线比喻腱鞘炎的成因;讲解骨刺形成就借助模型分析。同事开玩笑说,徐医生的办公室既是门诊室,又兼诊疗室,更是生动的疼痛疾病课堂。  

 

“镜”无止境

徐传华最拿手的还是椎间孔镜技术。

这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椎间盘突出微创疗法。从病人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可以平可以斜的方式)进入椎间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手术创伤小:皮肤切口仅7mm,如同一个黄豆粒大小,出血不到20ml,术后仅缝1针。上午手术的患者往往下午就能下床活动。

成立于2017年9月的台州市立医院疼痛科十分“年轻”,在徐传华主任的带领下朝气蓬勃,发展迅速。2020年,他的团队完成椎间盘手术1800例,台州市立医院这项手术量在全省各大医院中排名第2位;2021年完成1683例,2022年完成1800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些年来,每年都有很多台州内外的患者慕名前来,椎间盘微创手术治疗已成为台州市立医院疼痛科的金名片。

“能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帮助病人,是医生最骄傲的事。”能穷尽所学,最大限度地了解疼痛,解决疼痛,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痛楚,这也是他作为一个疼痛科医生的初心。

医路漫漫,“镜”无止境。